無意中借來了一台Rollei 35,試用過、了解過Rollei 35一系列的相機特性後,最終忍不住入手了一部。
到底它有什麼魅力讓我決定買下了這一部菲林相機呢?故事首先從這系列的相機背景說起。
Rollei 35系列是德國名廠Rollei最具代表性的135旁軸小型相機。體積細小、外型非常吸引人。Rollei 35最初在德國的原廠製造,約生產於1966至1968年,鏡頭使用了蔡司 (Carl Zeiss) f3.5/40mm 40 mm Tessar 鏡。
後來Rollei在新加坡開設廠房,所以市場上會找到一些機身寫著Made by Rollei Singapore的Rollei 35。
Rollei 35並不能換鏡頭。略略研究後,才發現原來這一系列還細分為不同的鏡頭,例如有
Tessar 40mm F3.5
-Tessar為4片鏡片
-細分為Zeiss製的Tessar鏡頭及Rollei自行製造的Tessar鏡頭
Sonnar 40mm F2.8
-Rollei自行製造的Sonnar鏡頭
S-Xenar 40mm F3.5
-Schneider Kreuznach製的S-Xenar
Triotar 40mm F3.5
-亦再細分為Zeiss製及Rollei製
Rollei 35系列並沒有rangefinder,對焦全靠估焦,亦即要先目測拍攝主體離相機的對焦距離,再調整鏡頭焦距。觀景窗只能用來構圖。第一次試用這部相機,估焦方面還未掌握得很好,而且光圈開太大,所以不少照片都失焦了。順帶一提,快門過片桿有別於一般菲林相機,是設計在左手邊的,雖然不習慣,但我覺得還好,用慣了還覺得挺順手的。
另外有一點要注意,要先過完片,才能把鏡頭縮回,沒過片是不能把鏡頭縮回去的。
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
以下是我用Rollei 35 SE、fujifilm c200所拍攝的菲林照片:
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
接下來的照片,都是我在山口縣元乃隅神社拍攝的。一直並不知道山口縣有這樣一個景點,看照片已經覺得很美,到了現場覺得實在太壯觀了吧!鳥居延續不斷,一共有123座,長達約100米以上。最加分的,當然是面對著的蔚藍大海與藍天白雲。老實說,這次旅行是因為廣島入、福岡走,才會經過山口縣,殊不知元乃隅神社及角島大橋成為了其中一個我最愛的日本景點。遊人好少,環境好舒服,風景也很美。大推這個景點啊!
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
最後分享一下我在香港哪裡買下這台二手相機。
分別在FB IG ebay carousell都看了很久很久,由於我鎖定的是:全黑、想要sonnar F2.8鏡頭、星製德製也無所謂,所以最終購入了rollei 35 se。本來在imageplayground找到一部35s想購入,但可惜是銀色的,價錢是$2480。最終我入手的那部黑色35s是在classical camera shop買的,價錢是$2280,外觀沒有明顯刮痕。
雖然要又是估焦又是全手動,但我喜歡rollei 35s的原因是它很適合街拍。有時候在街頭上看到想拍的主體,那一瞬間眨眼即逝。如果拿我自己的nikon fm2拍攝的話,使用裂像對焦想快速對準焦不容易,這時候就覺得估焦很方便。另外,調快門與光圈的位置都在相機正面兩個位置,你手持著相機的時候,從上望向下便能輕易看到數字,向左或向右扭就能調整。最後,膚淺的我當然是被它那細小compact的外型所吸引,小小的一部,讓我愛不釋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