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看過我youtube其中一集講時間管理的話,第一個貼士是教大家如何做專注力管理。而想學好專注力管理,你需要方法與系統。這本《生時間》就是一本充滿著實用方法的時間管理指南,讓你創造更多時間做真正在乎的事。
選擇看此書的原因
近年對時間管理的應用深感興趣,因此之前讀了Atomic Habits、最高生產力工作法、Digital Minimalism等書,雖然這幾本書的着墨點不太一樣,但大方向和背後概念都如出一轍。為了提升閱讀深度,我見到類似題目的書都會看,《生時間》就是其中一本。
作者介紹
此書由兩位作者Jake Knapp及John Zeratsky所撰寫。他們亦是暢銷書《Google創投認證!SPRINT衝刺計畫》的作者。Jake Knapp曾於Google工作十年;John Zeratsky亦曾於YouTube和Google Ventures等擔任設計師。
「馬不停蹄」和「萬丈深淵」

作者認為讓現代人分心的主要來源有兩個,一是「馬不停蹄」,就是這個步調快速的現代社會所創造出來的文化,例如永遠做不完的工作、永遠回不完的email、message、永遠排滿的to do list;第二是「萬丈深淵」,亦即各式各樣的social media、串流媒體如netflix、想盡方法吸引你注意力的手機app。如果要成功奪回專注力以及生時間,就要學會如何應付這兩個不能避免會接觸到的分心來源。
生時間的四個步驟

生時間的公式有4個步驟,分別是「精華」「雷射」「反省」,並在「雷射」步驟中加進「提振活力」。
簡單來說,「精華」是選好優先事項,「雷射」是專注與聚焦,「反省」是回顧與反思,「提振活力」是保持身心健康。
「精華」
- 把重要的事情列出優先順序
- 把瑣碎的任務捆起來,批次處理
- 把優先事項排入時間表,就是對自己許下承諾
- 學會說不,脫離低順位的義務
- 設計一整天,能提供給你專注在當下的自由,不必掛念接下來要做什麼,便能聚焦在怎樣做
- 做完就收。每一個工作天都在耗盡精力之前就停止,那個星期的生產力就會提升
「雷射」
- 刪除社交app、youtube、email
- 用完某個app便登出,能令你以後登入某app的吸引力減低
- 清理手機主畫面
- 早上一覺醒來不上線,讓你起床後至少有幾分鐘可以得到充分的平靜
- 有目的地使用app,不要漫不經心地用。釐清每個app的用途
- 給查email排程,避免隨時把時間浪費在查看email上
- 慢點回email
- 注意呼吸
- 必要時放自己一天假
「提振活力」
人類將近19萬年的時間都過著原始人的生活,到了近1萬年才因為農業革命及工業革命改變了生活方式,所以我們的大腦構造依然是按原始人的生活而設計的,較適合過原始人的生活,而不是設計給要長期對著電腦工作、每日滑手機、吃種種精緻的加工食品的人類。如果來提升專注力,就要主動想辦法減少誘惑;如果想恢復身體的能量,就要多吃原始完整的食品(例如堅果),模彷原始人的生活方式(與真人,以不是手機進行社交活動及接觸),讓身體回到最適合的步調等。
- 天天運動
- 多走路
- 自己做菜
- 吃真正的食物
- 吃黑巧克力
- 喝點咖啡然後小睡15分鐘
- 多喝綠茶
- 進森林
- 花時間與人接觸
- 離開螢幕吃東西
- 不讓電子裝置進入睡房
- 讓鬧鐘每日都在同一時刻響起
「反省」
- 做紀錄,追蹤成果
結語
之前看完digital minimalism之後,我已經學會些方法令我減少了使用手機,書中很多方法我都嘗試過及實踐過,例如把app刪除、設定screen time等。雖然不多,但這本《生時間》偶爾也能帶給我新觀點,例如作者說當做一件事做到覺得無聊或者沒有進展時,不要「分心」滑手機,保持這個狀態去走一走,離開工作台,這樣可以讓大腦某些部分繼續運作去解決目前的事情或難題。
可惜此書較為沒有提及到個人管理的部分,亦即我們為什麼要生時間的這個部分。不過如果你本來已有目標有決心,只差方法的話,相信這本會很實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