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第12本書,是《讀懂一本書:3300萬會員、22億次收聽「樊登讀書」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》。閱讀的原因是第11本書《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》作者所介紹的。
這本書由一名大陸說書人所寫,教你如何選書、看書及講書。雖然未必每一個人都想講書,但作為一名讀者,如果想閱讀得有效率,輸出也是必須,你可以透過自己的方法去分享,而講書只是其中一個方法。
閱讀是大眾反脆弱的武器
人生種多的不確定性避免不了,要使自己強大,靠的是對抗脆弱的能力,而閱讀能夠反脆弱,因為它有兩個特點,一是主動性,二是針對性。閱讀具主動性,是你帶著強烈的好奇與興趣,主動地去搜索書籍去填補自己知識的不足,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;閱讀也是具針對性的學習方式,一本書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產生的效果與收穫都不一樣,帶來的思維升級也不一樣。
三個實際得著
如何選好一本書
現今暢銷書如此多,行銷方式那般多,我們該如何客觀地選一本適合自己的好書?
作者認為一本好書要有科學性,並不是憑空捏造,不是簡單歸納的,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(建議你再看《世界觀》會更理解清楚何謂科學性)
第二,一本好書要有建設性,能帶來新的意義、產生動力、給生活帶來改變。
作者選書的秘訣是
先看出版社
>看作者背景(建議看有學術背景的)
>看推薦人(例如他認為Bill Gates所推薦的書都不錯)
>參考其他好書中的推薦書籍
>參考其他好書後的參考書目
>看這本書的內容解決了什麼問題
>看誰是翻譯水準
如何讀懂一本書
全靠理解力。
讀書數量只是一種紀錄,只是一個數字。能把每本書的知識轉變為能力,才算是真正讀懂一本書。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,要建立底層積累,要多方面閱讀,擴展自己的經濟學知識、哲學知識、心理學知識、國學、管理學、邏輯學、人生經驗。這想法與Charlie Munger所形容的普世智慧十分相似,知識環環相扣,必須全方面至少也有基本認知,你才能對各種主題理解得透徹。
經過回憶的挑戰,對內容的記憶力會更強。
讀完以後要做總結。給自己一段時間間隔,再回憶,這樣會比邊畫線邊讀書更有效。所以作者每讀完一本書都會一邊回憶,一邊畫心智圖,這時候再一邊翻開書本翻摘要,用輸出的方式把書的內容記住。這種學習或記憶方式與《最高學習法》讀後感:了解大腦如何運作,才能帶來聰明思考所談的相類同。
讀書畫線秘訣
我們常在看書時不知怎樣畫線,我最常因為看到某些句子擊中我心,帶來衝擊時而畫線。而作者非常清晰地劃分了不同類別,讓大家參考。
- 概念界定:清楚定義了概念
- 嚴重問題:書裡強調的問題往往都是作者的著力點
- 意外解釋:令你意想不到的想法
- 遞進關係:一個發展的過程
- 轉折點後:情節的轉折
- 不同面向:不同層面上的應用
- 心靈衝擊:觸動到你心靈的故事或文字
- 奇聞軼事:有趣的小故事
感想
這本書輕鬆簡單,適合所有人閱讀,特別推薦給想改善自己的閱讀技巧的人看。
而且我也因為這本書而開始閱讀幾本作者推介的書籍,例如《世界觀》,也算是閱讀此書的收穫之一。
若你喜歡我的分享,可以follow我的 Instagram 支持,謝謝閱讀。
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:
電子書閱讀器比較、優缺點及心得分享|Amazon Kindle、Rakuten Kobo、Readmoo moo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