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第一本讀的書是<刻意練習: 原創者全面解析, 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>(英文譯名 Peak: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),跟大家分享讀後感與閱讀心得,考慮入手此書的朋友可以先參考這篇才決定要不要買(笑)

為什麼選擇這本書

當初會買刻意練習,首先是它登上KOBO 2021年百大暢銷書,第二原因是因為心裡有些關於學習技能相關的疑問想得到解答,例如:

  • 努力練習有用及有效嗎?

  • 沒有天賦能成功學會一種專業技能嗎?

  • 我能夠如何有效地學習一項我自認為沒有天份的技能(例如我最近想學的coding)?

簡介

作者安德斯‧艾瑞克森(Anders Ericsson)是名心理學教授,他根據三十多年的研究,認為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或天分,在於「刻意練習」。刻意練習需要方法與技巧,才能有意識地「打造」潛能,形塑大腦。書中的大量實驗與例子了證明大腦和身體一樣有適應力,只要方法妥當,每個人都能迫使自己大腦產生變化,甚至創造出你本來以為自己沒有的能力,達到顛峰表現。不過前題是你要願意脫離舒適圈,但只要你想,沒有什麼事情學不會!

接下來看看這本書如何解答了我提出的三個問題。

努力練習有用及有效嗎?堅持有用嗎?

答案是你要選對練習方法才有用。作者打破了「一萬小時定律」的迷思,雖然作者認同多付出必定不可能徒勞無功,但他認為練習時數因領域而異,有些人花了二百多小時便能成為記憶長串數字的世界第一人;有些人可能要花兩萬多小時才成為國際鋼琴家。時數並不重要,訓練方式正確才重要,刻意練習才重要。

  • 刻意練習是刻意地進行,即有意識地專注於練習的目標,適時調整訓練,掌握過程。
  • 刻意練習包含意見回饋,需要被監督,察覺錯誤,並根據回饋調整方向,找出解決方法。個人化的訓練是必須的。
  • 刻意練習必須有定義清楚明確的目標,例如具體你想達到的目標表現的某種面向。

這讓我想起大學時學習英文的一門課,當時的教授不只教我們英文,而是教我們如何學英文,如何有意識地去改變學習英文的方法,如何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去設計適合自己的教材。這是我第一次以第三者角度去思考自己該如何學習這一回事,以提高學習效率。

沒有天賦能成功學會一種專業技能嗎?

答案是可以(除非是那些有體能限制的運動,年齡會成為一定阻礙),只要你願意跨出舒適圈才能奏效。

大腦和身體一樣,在被逼出舒適圈,但不是離開太遠時,才能改變。因此你必須不斷挑戰極限,好讓身體和大腦一直發生代價性變化,但若把自己逼得離舒適圈太遠,又可能造成傷害,反而可能導致退步。

 一旦假設某件事情是天生的,等於告訴自己對此束手無策。

成人大腦雖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兒童那般有適應力,但還是有足夠能力去學習和改變,只要懂得採取對的方式,大腦會找到出路,你也沒有藉口說自己學不好。很多時候我們會停止學習、不再進步,是因為自己看不到進步,所以不願再嘗試練習,並非天生能力的極限。

開始分心與覺得輕鬆好玩的時候,大概就代表沒有進步。

這一句話令我印象頗深刻,提醒了我不能太輕鬆地去學習一項技能,感覺輕鬆並不代表好。換句話說,覺得辛苦的時候其實也代表自己正在進步

我能夠如何有效地學習一項我自認為沒有天份的技能?

  1. 意見回饋:找一個好老師,監測自己的練習狀態並給予即時回饋,針對個人設計練習活動。如果找不到好老師的話,就得自己設計一套練習方法,你可以在自己的表現與範本的差異之間尋求回饋並改善。例如打保齡球時可以拍下影片,再把自己的動作與正確的動作比較,從中找出問題。
  2. 專注投入:你必須百分之百的專注與投入有目標的、有針對性的練習,而非漫不經心地重複。例如想提升棋藝不能單靠下棋,還要研究大師下的棋;例如我想學coding便不能單靠自己默默寫code,也要多參考不同人寫的code,學習別人的思維。從中找到自己的弱點,嘗試以不同方式改善。

    作者還提到另一個重點是確保每日睡眠充足,好好照顧身體;以及也提議另一種有效的方法:每日撥出固定時間好好練習,合理化地告訴自己那件事真的非做不可。

  3. 相信自己能成功:這是一個關鍵的動機因素。信念的力量強大,大到可以蓋過事實,只要相信就能自我鞭策與自我實現。

推薦分數:3.5/5

個人較欠缺耐性,所以略嫌例子寫得太詳細,看到中段覺得有點像重複又重複。不過也明白的,如果這類型的書寫得不夠詳細,又很容易被其他學者反駁。但整體來說,此書能令我深刻地提醒自己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,該如何設計一套學習課程給自己,如何有效地學習,以非被動地吸收資訊。

若你喜歡我的分享,可以follow我的 Instagram 支持,謝謝閱讀。

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

電子書閱讀器比較、優缺點及心得分享|Amazon Kindle、Rakuten Kobo、Readmoo mooInk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