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想說,這個題目只是在嘩眾取寵,吸引眼球。看幾多本書真的一點都不重要,如何看及消化一本書才是我近來在學,以及感到應用後有明顯不一樣的技能。更重要是自己從中吸收了多少,內化了多少,對自己是否有用,是否能實踐。讀一本好書,如果你全吸收了精華,學到所有書中知識,有時遠超於你讀十本類似的書。
2022年一大突破,是從不怎麼看書,變成很喜歡看書。一旦培養了這個習慣,根本就停不下來。這一篇整理了我所看的38本書,以及推薦其中我最喜歡的六本書給大家!
2022我今年看了哪38本書?
- 1984 ⭐⭐⭐⭐⭐
- 怎麼愛 ⭐⭐⭐
- 刻意練習 ⭐⭐⭐
- 你可以不生氣:佛陀的最佳情緒處方 ⭐⭐⭐
- 僧人心態 ⭐⭐⭐⭐⭐
-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: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.蒙格的人生哲學 ⭐⭐⭐⭐⭐
- 不合理的行為 ⭐⭐⭐⭐
- 最高學習法:12個改變你如何思考、學習與記憶的核心關鍵 ⭐⭐⭐⭐⭐
- 寫在人生邊上 人獸鬼 ⭐⭐⭐⭐⭐
-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⭐⭐⭐
- 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⭐⭐⭐⭐
- 讀懂一本書 ⭐⭐⭐⭐
- 轉念的力量 ⭐⭐⭐⭐⭐
- 調校心態:舉起手,伸開5指,跟自己擊掌,做自己最強的啦啦隊! ⭐⭐⭐
- 黑馬思維: 哈佛最推崇的人生計畫,教你成就更好的自己 ⭐⭐
- Worldviews: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⭐⭐⭐⭐⭐
- Digital Minimalism ⭐⭐⭐⭐⭐
- 最高生產力工作法 ⭐⭐⭐
- 失控的數據 ⭐⭐⭐
- 聰明思考:大師教你100多種關於生活、財富、職場、人生的智慧推論心智工具,讓人做出正確抉擇 ⭐⭐⭐⭐⭐
- 無,生命的最佳狀態:用科學方法消除痛苦與不安 ⭐⭐⭐⭐⭐
- Headspace ⭐⭐⭐⭐
- 人生給的答案 1 ⭐⭐⭐
- 人生就是賽局:透視人性、預測行為的科學 ⭐⭐⭐⭐⭐
- How to not die alone ⭐⭐⭐⭐
- 動物農莊 ⭐⭐⭐⭐⭐
- 情緒靈敏力: 哈佛心理學家教你4步驟與情緒脫鉤 ⭐⭐⭐
- 最強大腦學習法 ⭐⭐⭐⭐⭐
- 迷宮 ⭐⭐⭐⭐⭐
- Atomic Habits ⭐⭐⭐⭐⭐
- The Five Love Languages: How to Express Heartfelt Commitment to Your Mate ⭐⭐⭐⭐
- 平靜的心,專注的大腦:禪修鍛鍊,如何改變身、心、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⭐⭐
-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⭐⭐⭐⭐⭐
- 無麩質飲食,打造健康腦!:揭開腸道菌影響腦力、免疫、心理健康的驚人真相 ⭐⭐⭐
- 心靈自救手冊 ⭐⭐⭐⭐⭐
- 用數據讓客人買不停 ⭐⭐⭐⭐
- 過你的第二人生 ⭐⭐⭐
- 這樣做就對了 ⭐⭐⭐⭐⭐
書種比例
啟發我最多的六本書
Worldviews: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世界觀

作者是一名哲學教授。書中會介紹科學史上對世界觀產生沖擊的事件、科學發展等,從亞里士多德(視地球為宇宙中心)講到牛頓世界觀。不管是那一種世界觀,共通點是:人們總認為自己的世界觀裡的信念是正確及無容置疑的。我們很容易認為目前已有的世界觀,已近乎是完整的世界樣貌。然而自己以為天經地義的事,隨時會被科學界所推翻,如果我們想進步,了解接近真實世界的模樣,就要適時放下對舊有觀念的執著。
聰明思考:大師教你100多種關於生活、財富、職場、人生的智慧推論心智工具,讓人做出正確抉擇

作者是一名社會心理學教授。此書會教人用不同心智工具去解決日常生活問題,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作者介紹了幾種經濟學思考工具,例如沉沒成本 sunk cost,意思是我們做選擇時只應考量未來的效益及成本,失去的成本就不要再緊緊捉住(捉緊也沒有用,失去了就是失去了)。另外還有損失趨避 loss aversion,即人類有心理傾向不想放掉手上的事,即使成本效益分析顯示現有的可以換得更好的。我們失去某物的難過是獲得某物的快樂的兩倍之多,這令我反思自己也常常放大失去與不開心的心理傾向。
最高學習法 12個改變你如何思考、學習與記憶的核心關鍵

作者是一名教育神經科學專家,他把腦科學及行為心理學活用於生活上。此書內容非常實用、用心編排、易理解。看完此書令我學會幾種有效學習的方法,例如要活用回想方法、一定要避免multitasking等。想看類似的書的話,建議讀《最強大腦學習法:不專心,學更好》!
Digital Minimalism 深度數位大掃除

作者是一名電腦科學教授。每個月他都會閱讀五本書,更會刻意挑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書,每幾天就會有一集podcast,可以參考看看!這本書令我重新思考手機與各應用程式對你的意義何在,當放下了手機,沒有了那些通知、留言、廣告等干擾原素,現代人才能專注在當下。這本書我更有意識地去使用手機,不亂like post,掌握生活自主權。當我有這個意識之後,每次當我閒著沒事想開instagram時,我就會注意到自己的衝動,並且專注在眼前這一刻,想想看這一秒值得我去看別人的更新,還是專注在自己身上。
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

作者是一名暢銷作家。這本教大家用實際方法(make it easy, attractive, obvious, satisfying)去建立習慣。我最大得著,是了解到原來「身份認同」是改變的起點。為什麼改變習慣難,因為我們改變錯的東西,以及用錯的方法去改變。Identity一字源於 essentitas=being & identidem=repeatedly,所以想改變的話,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identity。當你想要培養運動習慣,不應該告訴自己「必須」要運動而叮囑自己去運動,而是告訴自己:「我本來就是一個愛運動的人!」、「我本來就是一個每天都會運動的人」,然後你就會想到每天會去運動的你,要運動。身分認同會自動引領你去執行,你本能應做或想做的事情;毋須自律、自制力、培養,因為這「就是你本來就會做的事」。
無,生命的最佳狀態:用科學方法消除痛苦與不安

作者是一名日本科普作家,閱讀超過十萬篇文獻才寫出此書。作者提醒我們,真正害人受苦的是「第二枝箭」。我們生活在大腦創造出的虛擬世界,念頭、大腦編造的故事讓人感到痛苦,所以要離苦,先要學會觀察及觀想,用停止的力量,讓故事的強度下降,透過觀察的力量,將故事與現實分離。要接受世界的不確定性、複雜性,才能帶來心靈的自由。另外身心靈書籍我也推介《僧人心態》及《心靈自救手冊》。
總結
2022年所看的書主要圍繞大腦科學及思考,對於某些課題開始有深度了解,慢慢能夠將不同書連結,甚至比較!但我始於不能忽視閱讀的廣度,所以2023年目標是除了要保持閱讀習慣,更要看自己少接觸的書類,例如歷史、經濟、地理等!